![]() 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其中,汇流组件包括引线和导流带。引线的第一端与芯体的最外层电极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导流带的第一端和导流带的第二端连接。导流带能够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通过引线导至芯体的最外层电极,即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导至接地的最外层电极,实现空间电荷的释放,空间电荷不会在绝缘油或者SF6气体的空间内聚集,避免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降低对直流套管的绝缘性的影响。 公开号:CN214336460U 申请号:CN202023145429.XU 申请日:2020-12-2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黄晓慧;韩晓东;陈晓东;黄宇翔;鱼凯 申请人:Xi'an Xd High Voliage Bushing Co ltd;China XD Electric Co Ltd;Xian XD Transformer Co Ltd; IPC主号:H01B17-5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 [n0002] 直流套管包括阀侧换流变套管和直流穿墙套管,直流套管的芯体浸于SF6气体或绝缘油介质中,SF6气体和绝缘油介质中会有移动的空间电荷。 [n0003] 当直流套管的芯体上聚集的空间电荷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影响直流套管的绝缘性。 [n0004] 因此,如何消除聚集在SF6气体空间和绝缘油介质空间内的空间电荷,以避免在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组件,以消除聚集在SF6气体空间和绝缘油介质空间内空间电荷,避免在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套管。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汇流组件,包括: [n0008] 引线,所述引线的第一端能够安装在所述芯体的环形凹槽内且与所述芯体的最外层电极连接; [n0009] 导流带,能够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导流带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压紧在所述引线的第一端,所述导流带的第二端沿着所述芯体的外周绕设后其下表面压紧在所述引线的第一端,所述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流带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导流带的第二端的上表面,所述导流带的长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周向长度。 [n0010]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导流带包括: [n0011] 绝缘纸,所述绝缘纸的宽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所述绝缘纸的下表面能够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贴合; [n0012] 胶纸,所述胶纸的下表面与所述绝缘纸的上表面粘结,所述胶纸的宽度至多等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 [n0013] 铜带,与所述胶纸的上表面粘结,所述铜带的宽度大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的两倍,所述铜带的边缘翻折后与所述绝缘纸的下表面连接。 [n0014]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导流带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粘结。 [n0015]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最外层电极通过焊锡焊接连接。 [n0016]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带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导流带的第二端的上表面通过焊锡焊接连接。 [n0017]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引线为铜引线。 [n0018] 优选的,在上述汇流组件中,所述导流带的厚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 [n0019] 一种直流套管,包括芯体和汇流组件,所述汇流组件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所述汇流组件, [n0020] 所述芯体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芯体的最外层电极,所述汇流组件的引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最外层电极连接, [n0021] 所述芯体的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所述引线孔,所述汇流组件的导流带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n0022] 优选的,在上述直流套管中,所述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汇流组件。 [n0023] 优选的,在上述直流套管中,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最外层电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n0024]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组件,包括引线和导流带。引线的第一端与芯体的最外层电极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导流带的第一端和导流带的第二端连接。导流带能够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通过引线导至芯体的最外层电极,即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导至接地的最外层电极,实现空间电荷的释放,空间电荷不会在绝缘油或者SF6气体的空间内聚集,避免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降低对直流套管的绝缘性的影响。 [n0025] 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直流套管,包括芯体和汇流组件。汇流组件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汇流组件。由于汇流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汇流组件的直流套管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n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体未安装汇流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体与汇流组件组装时引线未与导流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体与汇流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n0031] 其中, [n0032] 1、引线,2、导流带。 [n003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汇流组件,以消除聚集在SF6气体空间和绝缘油介质空间内空间电荷,避免在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套管。 [n003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35] 请参阅图1-图4。 [n003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汇流组件,用于消除聚集在SF6气体空间或者绝缘油介质空间内空间电荷,以避免在直流套管的内部发生局部放电。 [n0037] 本方案公开的汇流组件包括引线1和导流带2。 [n0038] 直流套管的芯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引线孔,引线孔的下端延伸至芯体的最外层电极。 [n0039] 引线1的第一端能够插入引线孔,且与最外层电极连接,引线1的第二端位于引线孔外。引线1插入引线孔内后通过焊锡填满引线孔,实现引线1的第一端与最外层电极的连接。本方案中,在引线1插入引线孔内后,引线1贴着引线孔的内壁伸出引线孔。 [n0040] 导流带2能够安装在环形凹槽内,导流带2为长条形导流带,导流带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自由端。导流带2的长度至多等于环形凹槽的周向长度,在导流带2安装在环形凹槽内之后,导流带2的第一端与导流带的第二端不重叠。 [n0041] 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压紧在引线1的第一端的焊锡上,导流带2的第二端沿着芯体的外周绕设后其下表面也压紧在引线1的第一端的焊锡上,然后将引线1折叠,引线1的第二端同时压紧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与导流带2的第二端的上表面,最后将引线1的第二端与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上表面和导流带2的第二端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n0042] 引线1的第二端不仅能够实现导流带2的第一端与导流带的第二端的连接固定,而且能够实现导流带的第一端与导流带的第二端的连通,使导流带2与引线1形成一个闭合圆环。 [n0043] 具体的,引线1的第二端与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上表面和导流带2的第二端的上表面焊锡焊接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引线1的第二端压紧在导流带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上,且引线1的第二端的长度至多等于环形凹槽的宽度。 [n0044] 导流带2能够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通过引线1导至芯体的最外层电极,即将绝缘油或者SF6气体中的空间电荷导至接地的最外层电极,实现空间电荷的释放,避免空间电荷在绝缘油或者SF6气体的空间内聚集从而避免直流套管内部发生局部放电,降低对直流套管的绝缘性的影响。 [n0045] 为了保证导流带2能够对空间电荷起到导流作用,导流带2为导电材料制作。 [n0046]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流带2包括胶纸、绝缘纸和铜带。优选的,胶纸为酚醛胶纸。 [n0047] 铜带、胶纸和绝缘纸由外到内层叠布置。具体的,绝缘纸位于最内层靠近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位置,胶纸位于绝缘纸的上层,铜带位于胶纸的上层。 [n0048] 组装的具体步骤如下: [n0049] 第一步,在裁好的胶纸的上表面涂胶,涂胶后的胶纸平整的放置在铜带的下表面,胶纸与铜带粘结;第二步,在绝缘纸的上表面涂胶,涂胶后的绝缘纸与胶纸的下表面粘结;第三步,将铜带的边缘向着绝缘纸的下表面折叠,组装完成。 [n0050] 组装时需要保证铜带、胶纸和绝缘纸平整,避免导流带2表面出现凸起,否则会在导流带2上产生局部放电。 [n0051] 本方案中绝缘纸的宽度至多等于环形凹槽的宽度,胶纸的宽度至多等于绝缘纸的宽度,铜带的宽度大于绝缘纸的宽度且小于绝缘纸的宽度的两倍。 [n0052] 本方案中胶纸的长度等于环形凹槽的周向长度,胶纸的长度等于绝缘纸的长度,铜带的长度等于绝缘纸的长度。 [n0053] 优选的,导流带2的厚度至多等于环形凹槽的深度。 [n0054] 本方案中,在胶纸的表面涂胶,胶纸与铜带粘结时,对胶纸进行平抹,排出胶纸与铜带之间的气泡,保证导流带2的表面平整。 [n0055] 由于铜带较薄,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在边缘和表面产生尖角,尖角凸出芯体的外壁会导致局部放电的发生,绝缘纸能够对铜带起到的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折叠过程中尖角的产生。 [n0056] 绝缘纸的厚度一般为2mm左右,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铜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增强导流带2的使用强度。 [n0057] 为了进一步降低导流带2与环形凹槽的槽底之间的缝隙,本方案中导流带2与环形凹槽的槽底粘接连接。 [n0058] 在导流带2通过胶液粘结在环形凹槽的槽底后,需要通过布带或者弹性带等组件将导流带2压紧在环形凹槽的槽底,待胶液固化后,将布带或者弹性带等组件拆下。 [n0059] 引线1也需要为导电引线1,优选的,引线1为金属引线。 [n0060]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引线1为铜引线。优选的,引线1为铜带引线。 [n0061] 本方案中汇流组件与芯体的组装步骤如下: [n0062] 第一步,在芯体卷制时,在芯体上刻出深度至最外层电极的引线孔,然后将引线孔通过硅橡胶进行封堵; [n0063] 第二步,对芯体进行浇注,固化后并脱模后在对应引线孔的位置在芯体的外周加工环形凹槽; [n0064] 第三步,取出硅橡胶后,将引线1的第一端穿过引线孔与最外层电极锡焊连接,且锡焊充满引线孔; [n0065] 第四步,将导流带2嵌入环形凹槽内,并将导流带2的第一端和导流带2的第二端与引线1的第二端焊接连接。 [n0066] 在汇流组件与芯体连接完成后,需要通过万用表测量导流带2与芯体的最外层电极之间的电阻,如果电阻为0,表示导流带2与最外层电极同电位,此时汇流组件与最外层电极导通;还需要用摇表测量导流带2与芯体表面之间的第一电阻、以及最外层电极与芯体表面之间的第二电阻,如果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差距越小,则代表引线1与最外层电极以及引线1与导流带2之间的焊接质量越好,空间电荷对直流套管的绝缘性的伤害越小。 [n0067] 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直流套管,包括芯体和汇流组件。 [n0068] 芯体上开设有引线孔,引线孔的下端延伸至芯体的最外层电极,保证引线1穿过引线孔后能够与最外层电极连接,实现空间电荷通过引线1传递给最外层电极。 [n0069] 芯体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上述引线孔,汇流组件的导流带2安装在环形凹槽内。 [n0070] 汇流组件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汇流组件。由于汇流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汇流组件的直流套管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n0071]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汇流组件。 [n0072] 环形凹槽的开设深度不宜过深,避免汇流组件与芯体的最外层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优选的,环形凹槽的槽底与最外层电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n007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线(1),所述引线(1)的第一端能够安装在芯体的环形凹槽内且与所述芯体的最外层电极连接; 导流带(2),能够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压紧在所述引线(1)的第一端,所述导流带(2)的第二端沿着所述芯体的外周绕设后其下表面压紧在所述引线(1)的第一端,所述引线(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导流带(2)的第二端的上表面,所述导流带(2)的长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周向长度。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带(2)包括: 绝缘纸,所述绝缘纸的宽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所述绝缘纸的下表面能够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贴合; 胶纸,所述胶纸的下表面与所述绝缘纸的上表面粘结,所述胶纸的宽度至多等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 铜带,与所述胶纸的上表面粘结,所述铜带的宽度大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绝缘纸的宽度的两倍,所述铜带的边缘翻折后与所述绝缘纸的下表面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带(2)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粘结。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1)的第一端与所述最外层电极通过焊锡焊接连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1)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带(2)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导流带(2)的第二端的上表面通过焊锡焊接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1)为铜引线(1)。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带(2)的厚度至多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 [0008] 8.一种直流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和汇流组件,所述汇流组件为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汇流组件, 所述芯体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芯体的最外层电极,所述汇流组件的引线(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引线孔与所述最外层电极连接, 所述芯体的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所述引线孔,所述汇流组件的导流带(2)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汇流组件。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最外层电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6460U|2021-10-01|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 CN103178482B|2016-08-03|一种电缆绕包式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N206098110U|2017-04-12|变压器分接开关触头与引线联接处的电气屏蔽结构 CN205882666U|2017-01-11|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 CN210041297U|2020-02-07|一种铅管式电缆连接器 CN206864825U|2018-01-09|新型换向器 CN102983007A|2013-03-20|新型纳米铝电解电容器 CN110534319A|2019-12-03|自防护型电感及其加工方法 CN209658816U|2019-11-19|一种承插式钢质电缆保护套管 CN208284338U|2018-12-25|一种电磁线圈及其骨架 CN204189588U|2015-03-04|一种智能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 CN206194533U|2017-05-24|一种电容引线 CN201751964U|2011-02-23|一种电流互感器的绝缘均压装置 CN213070870U|2021-04-27|一种便于焊接出线高频变压器骨架 CN214672034U|2021-11-09|装表接电绝缘安全套管 CN209641510U|2019-11-15|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 CN209880352U|2019-12-31|一种用于智能开关的零序互感器 CN206819861U|2017-12-29|一种挡油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变压器 CN206194542U|2017-05-24|一种漏电量小的电容引线 CN206350298U|2017-07-21|一种屏蔽绝缘罩 CN209561161U|2019-10-29|一种补偿电抗器 CN210142556U|2020-03-13|一种工字电感 CN208400657U|2019-01-18|一种电流互感器的绝缘保护装置 CN209766156U|2019-12-10|一种精密金属膜无引线电阻 CN208922912U|2019-05-31|串并混合式环保型箱式电容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45429.XU|CN214336460U|2020-12-23|2020-12-23|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CN202023145429.XU| CN214336460U|2020-12-23|2020-12-23|一种直流套管及汇流组件|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